民以食為天,餐飲業的發展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,餐飲業數量也快速增長。數據顯示,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,我國餐飲業數量達567萬多家,收入達到39644億元,十年來以年均10%的速度增長,遠高于其他行業。在眾多的餐飲店中,中式餐廳占了3/4。然而,中國的八大菜系中,都有“炒”的環節,油煙產生量大,其伴隨的餐飲油煙擾民問題也日益突出。
在飲食業飛速發展的同時,會產生大量的油煙,油煙中有300多種有害物質,要是人們吸入過多的油煙會導致食欲不振、免疫力下降、呼吸困難、肺癌等癥狀,同時還會對大氣造成污染,餐飲油煙也是城市PM2.5的主要來源之一。因此,國家早就有政策要求會產生油煙的餐飲店必須安裝油煙凈化設施。
目前油煙監管現狀:
1.餐飲企業眾多、分布廣,執法人員有限,很難進行快捷有效的監管。
2.傳統油煙檢測方法為取樣法,樣品需帶回實驗室分析、成本高、效率低、步驟繁瑣、時效性差。
3.部分地區采用便攜式油煙檢測儀,能現場得出油煙數據,但是仍需人工上門,監測范圍有限,覆蓋率低,無法24小時實時監測。
4.餐飲單位在執法人員走后不正常開啟油煙凈化設備也很難發現,需要餐飲單位自律。
5.餐飲單位數據需要人工登記篩選后錄入系統,工作繁瑣,查找方式落后。
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秘書長易斌在致辭中表示,以餐飲業油煙污染防治為代表的面源污染,飲食業油煙污染擾民問題,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環保投訴熱點之一。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(GB18483-2001)也早已列入修訂計劃,北京、上海等多地也已經先行先試,紛紛發布了嚴格的地方標準。
《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》(GB18483-2001)自2002年1月1日開始實施,至今已超過15年。由于當時的環境和政策與現在大不相同,隨著《大氣污染行動計劃》《大氣污染防治辦法》《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計劃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出臺,并納入國家“十三五”規劃綱要,該標準明顯滯后,不能適應當前對VOCs排放的監管需求。